转:《电影世界》2009年5月号卷首语 不哭不行(尚可)
在某网站扫了一眼,知道那哥们又当众哭了。文章没看,不知道具体为什么。但他拍了南京大屠杀,想必有很多理由哭上一场。我能为他想到的最崇高的理由是,他在为七十多年前死于大屠杀的同胞们而哭。如果是这样的话,他拍这片的时候应该天天在哭,于是他得这样哭哭啼啼地过四年,一直哭到首映式的现场,当着一群狗仔队他还要继续哭。我琢磨着,等片子上映了,人们都知道他这件事了,那他这件事就过去了,他大概就应该可以不哭了。所以
在某网站扫了一眼,知道那哥们又当众哭了。文章没看,不知道具体为什么。但他拍了南京大屠杀,想必有很多理由哭上一场。我能为他想到的最崇高的理由是,他在为七十多年前死于大屠杀的同胞们而哭。如果是这样的话,他拍这片的时候应该天天在哭,于是他得这样哭哭啼啼地过四年,一直哭到首映式的现场,当着一群狗仔队他还要继续哭。我琢磨着,等片子上映了,人们都知道他这件事了,那他这件事就过去了,他大概就应该可以不哭了。所以
本周买了三份报纸,环球时报,环球时报英文版GLOBAL TIMES,南方周末,都有相当大的篇幅介绍海军阅兵式,纪念中国海军建军60周年。己丑年公元2009年标志着中国海军开始朝蓝水海军进军,这是一个正在强大的中国。。
60周年了,再往前推个12年,公元1937年,丁丑年。这是一个衰败的中国。
这一年,南京沦陷,满目苍痍,残墙断壁,生灵涂炭。陆川用黑白电影的纪实手法重现这一中国国耻。这部片未公映之时,已是争议颇多。不管怎样,还是要去电影院看看,算是支持国产更是表示对逝者的尊敬。
也许是陆川太想从反思战争和人性角度来拍摄此片,也许是坐我后排的一家三口从头到尾的呱噪,我始终有种游离在影片之外的感觉。当数万战俘被押至长江边集体屠杀,陆川用战俘们长时间的无声铺垫最后的一句“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的时候,我的思绪却飘在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场景内,怒江对岸的赤色游击队一僧人也喊了这么一句,那时我更感怀。
我得承认陆川用一日本兵的视角来看待战争,情绪的把握很真实,角川拧巴得毙了自己我也觉得还是符合人性,至少比我小时候看的屠城血证内的那个反思过头的日本军官来得不那么矫情。但这种特殊的视角还是让我觉得如鲠在喉,况且角川的角色并不像陆川所言只有四分一片长的镜头,我总感觉这鬼子的视角贯穿了整部电影。
征服者的战争反思多少有些施舍的感觉。。。
倘如此,该片还是不能在日本公映,那我们被压抑的情绪多少有些冤枉。也许电影中那些屠杀惨状对外国观众已经足够震撼他们“文明”的旁观,可是,对于中国人来讲,这残暴只有现实的十分之一。也许上升到人性的反思符合普世的原则,可是,对于我这个中国人来讲,来的过于超脱。
南京南京给我最大的的触痛是,国家不强,人民遭殃,国家羸弱,造成群体性的无助。
“中国战败了,南京已经不是你们的首都啦”“我们用三天攻占南京,我只要一小时就可踏平保护区。”鬼子这样说。
南京确实是三天即被攻破的,我想要反思的不是战争为什么把人变成魔鬼,要反思的是这个,为什么三天城破。
这个要老蒋和他的军官来解释了。12月10日日军攻城,12月10日蒋介石宣布迁都重庆;11月11日唐生智豪言守城3个月,12月13日,南京三天城破。这中间的气到底在什么时候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