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不是越來越教條化了?
大家都看過absolute的廣告,這家前瑞典伏特加品牌,自1991年大規模以瓶形為符號進行廣告運動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icon。
關於瓶形的創意,我看到的學術教材說,它後面有個消費者洞察:”你喜歡誰就會看誰都像她“。我想,這個campaign的策略也許並不基於這個,她的策略也許永遠只存在於培訓教材上。
再比如可口可樂,雖然我覺得”如果人們看到的瓶子滿的一半而不是空的一半,這個世界會更美好。“這句話寫得實在不錯,但我依然覺得這是事後諸葛亮。可樂走樂觀路線是歷史形成的,不是因為這句”大理想“提鍊之後而形成的。可樂只是抓住了二戰的齊集,成功了塑造了美國精神的符號。當你成為一國文化的代表,你就會不自覺地對社會事務發表自己地觀點,所以才會有70年代經典地hilltop廣告,撫慰撕裂的文化,重塑和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