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年前的广州城
这是一张明代的广州城地图,精度不够,但基本可看出广州城的建制。北倚越秀山,南邻珠江,城西与城东皆有护城河环绕,也有内外城之别,是个背山面水的风水宝地。
至今,在北城五层楼(镇海楼)附近的越秀山上,仍留有一段明古城墙,见证岁月沧桑。随便提一句,广州城墙可不是1949年后拆的,而是在1918年民国时期被拆毁的。当时,执政者对比欧美的城市,总觉中国古城墙让中国有处于中世纪之感,肮脏邋遢,实在不够现代化。城墙一拆,鬼佬就高兴了,终于可以不住城外了。
我手头有张清光绪20年的广州地图,这张更清楚些,为了方便比较,我截取城区部分,合成到现在的广州地图上。因为那个年代的地图精确度不够,所以未必完全吻合,但也能看个大概。
布局和明代差别不大,亦分内外城,外城邻珠江。北有两城门,大北门和小北门,大北门在解放北和盘福路交界处,小北门在今小北花园。想当年,樵夫常去小北路附近的民居内买碟。
东门外是东濠涌,樵夫初入广州时就是在德政南附近上班,当时在东濠涌高架桥上可没想到下面这条臭水沟居然是护城河,上班的路径是上东濠涌高架桥,再拐到八旗二马路,然后再进德政南,而德政路就是当时的番禺县衙门所在地,取行德政之意。东门外有东校场,北伐誓师就在此举行,后来的东校场体育场成为了甲A广东宏远队的主场,我在那大叶草的场地上看过球也踢过球。
再往南就是外城,大沙头在城外,当时大沙头是一小岛,现在的富人区二沙岛当年啥建筑都没有。西南面的沙面是租界,鬼佬不能进城只能住这儿了。沈复在浮生六记中的浪游记快中,提及有一回他去广州玩,从城内出靖海门来到沙面见识潮帮花艇,当时“排舟如沙面”,最后还是嫌弃异服,而去了靖海门对渡的扬帮,放艇中流,开怀畅饮。当时江面上有“纵横如乱叶浮水之酒船,加上小艇梳织往来,笙歌弦索之声,杂以长潮之沸”,沈复慨叹其“令人情为之移”。看来有鬼佬的地方,娱乐业就发达。
再往西就是广州西门,在今中山七路西门口附近,从地图上看,荔湾广场也是在城外的,下图为清末的西门。
这就是广州。
但是,366年前的广州却经历了一场浩劫,史称庚寅之劫,时在南明永历4年,公元1650年11月24-12月5日,也就是再过4天。两位投降满清鞑靼的汉人—尚可喜和耿精忠围困广州9个月,后从城西杀入广州,纵兵屠城10日。据黄佛颐著广州城坊志中引番禺县志记载:“尚可喜等屠城,死者七十万人,民居遂空,两藩兵因尽入居住,号为老城。” 以光绪二十年地图所载,广州城居住有“八省城居民约贰佰万”,以这个体量加上满鞑屠城的狠状,我认为这个数字还是可信的。
意大利传教士Martin所著的鞑靼战纪(这本书亚马逊也买不到)记载:“大屠杀从11月24日一直进行到12月5日。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一 律残酷地杀死,他们不说别的,只说:’杀!杀死这些反叛的蛮子!”
顾城著南明史中也记载:“紫衣僧者,募役聚薪聚胔东门外焚之,累骸尽成阜,行人于二三里外望如积雪。因筑大坎座焉,表曰共冢”。东门外不正是现在广州的烈士陵园附近吗?悲乎,骨灰飞扬如积雪啊!这得杀多少人?
七十万人灰飞湮灭,以至于“城中鲜五世萃居者,故无宗祠,有则合族祠耳。乾隆年间,有合族祠之禁,故易其名为书院、为试馆。” (广州城坊志)这叫什么?这叫被灭族了。
满清入关屠城是常态,是大规模有组织的事件,屠城数量可谓指不胜屈。广州屠城前2两年,南昌、同安遭了殃,后3年潮州、南雄摊了罪,每次屠城5-10万。
这些遭殃的百姓没有了坟茔,屠夫尚可喜的陵园却安在海城,不但族人常着僵尸服祭奠,还被鞍山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还建有平南王纪念馆。
不久前参加一个活动,见到一貌似大师的家伙,谈及南方满嘴的“南蛮”,这些不学习、把无知当趣味的家伙,要多看看历史,分清楚每个词的分量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