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重华的卖点 广告人的世界观 thinkWHY 寻外广告

江西才俊辈出

身为江西人,自是需要了解更多有关江西的风土人情,传递江西人的不屈不挠的精气神,泼洒江西人的睿智气度,与周遭共享江西人的远见卓识,因而有以下一些拾掇。 江西历史溯源: 江西省,简称赣。因公元 733 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为江西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 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 202 年)。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 下辖 18 县,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 汉武帝时划全国为 13 个监察区,称 13 部州, 此时的江西属杨州部。   公元 291 年,即西晋元康元年,改设江州,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隋时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 7 郡 24 县。至唐时增加到 8 州 37 县,分别为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抚州和信州。贞观元年唐太宗划全国为 10 道监察区,玄宗时增为 15 道,洪、饶、虔、吉、江、袁、抚、信 8 州隶属于江南西道监察区。   五代时期,江西地区先辖于吴后辖于南唐。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区划—军。南唐时分 6 州、4 军、55 县。交泰元年,南唐中主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 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江西地区被置 9 州、4 军、68 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设路、直隶州、州(同县级行政机构)和县。江西行省下辖龙兴、吉安、南康、赣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临江、抚州、饶州、信州等 13 路和南丰、铅山 2 直隶州以及 48 个县、16 个县级州。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然称省),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布政使司辖南昌、瑞州、饶州、南康、九江、广信、抚州、建昌、吉安、袁州、临江、赣州、南安 13 府,下辖 78 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其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机关,三司分别由中央直接节制,分权而治,互不统属。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 3 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       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厅一律改为县。江西省共辖 81县。至 1926 年北伐军进驻南昌时正式设南昌市。1934 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1947 年划回安徽,1949 年再次划归江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 21县(包括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 11 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 江西名人: 舒同(江西东乡人) Word中有一个字体-"舒体" ,就是红军书法家-舒同独创的字体。当年毛主席十分欣赏舒同的书法,,称他为“马背书法家,”并多次请他出山书写,一展他书艺才华,当年“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校牌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校训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舒同,又名舒文藻,1905年11月25日出生于江西东乡县一个贫苦农家。15岁的舒同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读书学习,当时受五四运动影响,他积极投身学生进步运动,投身革命生活,用笔纸抨击黑暗的旧社会。1926年,他就加入共产党,在家乡任东乡县委书记兼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县党支部书记。1927年革命失败,他化名舒文藻,以卖字为生,1930年在江西协助红军攻打抚州,以后转入红军,历任红军师政治部主任,八路军总部秘书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参与创建晋察边区民主根据地和指挥淮海,渡江等战役,功勋卓著。   1948年,解放大军饮马长江席卷华东,舒同先后任华东局兼宣传部长,1949年5月底,解放上海的枪炮声刚刚停止,他又兼任《解放日报》的总编和社长,以后又奉调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兼济南军区第一政委,陕西省委书记、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多职,他曾是中共八届中央委员、十五大特邀代表。 如今“全国农业展览馆”、“黄鹤楼”、“宋庆龄故居”、“同济大学”、“青岛日报”、“大众日报”等都出自舒老之手。1991年北大方正集团将舒同字体为方正电脑系统字块书写舒体。1992年起,中央电视台开始启用方正系统的“舒体字”,流行的舒体字印刷体则是由上海字模一厂制造的。 国学大师陈寅恪(江西修水人) 陈寅恪是公认的二十世纪最有学问、最有成就的学界大师。他的专业是中古史,长年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中山大学担任教授,还曾任牛津等外国名校教授。他的所有作品都以文言写成,而且学问高深,一般知识背景的读者难以啃动。 在清华国学院成立之初,梁启超向校长推荐留居国外的陈寅恪。校长因陈寅恪一无学位,二无论著而拒绝。梁启超力争说:“我梁某也算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校长终于被说服。 在20年代的清华园,有一位“教授中的教授”,那就是陈寅恪。因为凡是他讲课,很多教授都会来听。他在国外断续留学20年,潜心读书和研究,但对“博士”、“硕士”学位之类,却淡然处之。因此连大学文凭也没拿过。然后就是这个没学位的人,当在哈佛大学任教的赵元任被聘为清华导师时,哈佛大学点名要他继任。关于他的学问,只从一点就可知其精深与博大:他虽然不是语言学家,但他通晓的文字多达二三十种。 袁隆平(江西德安人)   作物育种专家。。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最先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株,并提出:“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现象”、“要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育性”。攻克了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选育难关,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率先育成第一个实用的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从而使杂交水稻得以在大面积生产中应用。成功杂交早稻“优而不早,早而不优”的技术难关,实现早、晚双季杂交稻的配套,促成我国杂交稻的第二次大发展,开成一个多类型、多熟期、早、中、晚组合全面配套的新格局。近年来,在以他为主的指导下,两系法杂交稻研究基本成功并投入生产应用。目前,超级杂交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8项国际奖。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晏殊(江西进贤人) 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县文港乡(今属进贤县)人,著名词人。   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 历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集贤校理、太常寺丞、户部员外 郎、翰林侍读学士、三司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五十三 岁时,任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第二年罢相, 被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又出任颖州(今安徽阜阳)、陈州(今河 南淮阳)、许州(今河南许昌)等地的地方长官,后升任兵部尚 书。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晏殊知人善任,当世名人范仲淹、孔道辅都出其门下,韩琦、 富弼、欧阳修、宋祁等人均被重用,他庭前“门前桃李重欧苏, 堂上葭莩推富范”的对联,是他选贤任能的真实写照。晏殊还很 注意培养人才,热心教育事业,1027年,他留守南京(今河南商 丘)时,“大兴学校,以教诸生”,使五代以来荒废了的教育事 业,很快由衰复兴,体现了他为国兴学,培养人才的战略眼光和 实干精神。   晏殊善长诗词尤工小令,他的词,承袭南唐风格,追宗“西昆体”,以情致胜。文词典丽,雍容华贵,妙语天成,韵味独特, 又不失清新雅淡,含蓄委婉,温润圆融,意趣横生的艺术风格。 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无可 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 淡淡风”等佳句,为千古传颂。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传世。 何大一(江西新余人)   何大一博士(Dr.DavidD.HO),美国艾伦戴而蒙艾滋病研究中心总监兼行政总裁,同时兼任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教授及医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荣誉教授。何是治疗艾滋病的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又称“鸡尾酒”疗法的发明人。因这一方法能杀灭大量隐藏在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降低死亡率,并为最终消灭艾滋病带来希望,1996年何大一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本年度风云人物。 杨万里(江西吉水人)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勉励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1185)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十四年(1187),迁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开僖二年(1206),因痛恨韩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他在给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诋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不扰百姓,当时的诗人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投杨诚斋》)。江东转运副使任满之后,应有余钱万缗,但他均弃于官库,一钱不取而归。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此始终不得大用。实际上他为官也不斤斤营求升迁,在作京官时就随时准备丢官罢职,因此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的路费,锁置箱中,藏于卧室,又戒家人不许买一物,怕去职回乡时行李累赘。后来赋闲家居的十五年中,还是韩胄柄政之时,韩新建南园,请他作一篇“记”,许以高官相酬,万里坚辞不作,表示“官可弃,‘记’不可作。”以止数事,可以想见其为人。诗人葛天民夸他“脊梁如铁心如石”(见《南宋群贤小集.葛无怀小集》),并非谥美之辞。   杨万里是南宋杰出的诗人,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各,称“南宋四大家”。他起初模仿江西诗派,后来认识到江西诗派追求形式、艰深蹇涩的弊病,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尽焚其力作诗篇千余首,决意跳出江西诗派的窠臼而另辟蹊径。他在《荆溪集自序》中曾回忆过自己走过的创作道路:“余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他在诗中也曾明确表白:“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庭坚)陈(师道)篱下休安脚,陶(潜)谢(灵运)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之三)正因为他不随人脚跟、傍人篱下,敢于别转一路,推陈出新,终于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对当时诗坛风气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他的作品不拘一格,富有变化,既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雄健富丽的鸿篇巨制;也有状物姿态,写人情意,随手拈来,却能曲尽其妙的写景抒情小诗。诗风平易自然、构思新巧、幽默风趣、清新活泼,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又十分注意学习民歌的优点,大量吸取生动清新的口语谣谚入诗,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俚辞谚语,冲口而来”(蒋鸿翮《寒塘诗话》),给人纯朴自然的感受。如:“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愁钉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竹枝歌》)完全似脱口而出的一首山歌,反映了他向民歌学习的成就。   杨万里现存的诗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写自己的爱国感情及对时政的关怀。特别是他充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第一次横渡江、淮,去北方迎接金使,亲眼看到宋朝的大好河山沦于金人手中,淮河成了南宋的北部边界,两岸的骨肉乡亲,不能自由往来,心中有无限感慨,写下了不少爱国的诗篇,如:“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初入淮河》)他路经镇江金山时,看到风景如画的金山的亭台变成了专门招待金使烹茶的场所,愤慨地写下了“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霁晓登金山》)的诗句,深深地鞭挞了屈辱的南宋小朝廷。此外,如《过扬子江》、《读罪己诏》、《故少师张魏公挽词》、《虞丞相挽词》、《豫章江臬二首》、《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等诗章,或寄托家国之思,或呼吁抗战复国,或歌颂抗敌捐躯的将领,或讽刺卖国投敌的权奸,都是万里的名篇。   他也有一些诗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民生的关心及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如《悯农》、《观稼》、《农家叹》、《秋雨叹》、《悯旱》、《竹枝歌》、《插秧歌》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但上两类作品数量并不很多。   杨万里现存的诗篇,大部分是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之作和应酬之作。这部分,作品有的题材过于细碎,缺乏高度的艺术概括,流于粗率浅俗。但他也有不少抒情写景的小诗,由于观察细致深入,描写生动逼真,感情真挚浓厚,因而意趣盎然,颇能动人。如“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臬渡》)“春回雨点溪声里,人醉梅花竹影中。”(《除夕》)均写得圆转自然,清新活泼,极有思致,和那些专门描摹风云月露的诗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杨万里一生写作极为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今存。 况钟(江西靖安人) 况钟,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起初为尚书吕震属吏,吕震对他才能感到惊异,推荐授予他仪制司主事之官,后又升为郎中。宣德五年,明宣宗因为感到各地郡守大多不能称职,又正逢苏州等九府缺少知府,这九府都是重要难治之地;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之缺。况钟得到尚书蹇义、胡氵荧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宣宗特踢诰敕而派遣他前往。 苏州地区赋役繁重,豪强猾吏舞文弄墨以奸求利,是号称最难治之地。况钟乘驿站车马来到苏州府。他开始处理事务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犊。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意图去办。群吏大喜,说知府昏暗好欺骗。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前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作,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当即下令打死几人,将属僚中贪赃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罢斥,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况钟于是蠲免烦荷之征,定立教民条文,事情有不便于民的,即上书朝廷讲明。清军御史李立在匈补军户时为政暴虐,府同知张徽秉承李立的心思,动辄用酷刑压制平民改配军籍。况钟上疏奏免一百六十人,只役及本人的一千二百四十人。苏州府属县拖欠的赋税共四年未收齐,总计七百六十余万石。况钟请求适当改为征钞,被户部部议时否决,但从此后颇有所蠲免和减征。况钟又曾上言:“近来奉诏召募百姓租种官民荒田,官田按照民田科则征收,没有人种的田地则免除赋税额。昆山等县百姓因为死亡、迁徙、从军而除掉户籍的,共三万三千四百余户,所遗留的官田二千九百八十余顷,应当减去赋税十四万九千余石。其他官田被海水淹没的,赋税额却依然存在,应当都按照诏书的规定办理。臣所管辖的七县,共计秋粮二百七十七万九千多石。其中民因征粮仅十五万三千余石,而官田征收税粮就多达二百六十二万五千余石,有的田地一亩征收达三石之多,轻重不均到这样程度。洪武、永乐年间,下令给北方各驿站出马役,前后四百多匹,定期三年发遣回还,如今已经三十余年了。马死就要补充,没有完休之时。工部征收三梭阔布八百匹,浙江十一府只征百匹,而苏州一府就征达七百匹,请求敕令有关机构处理。”宣宗都予以批准。 当时,多次下诏减轻苏州、松江的重赋。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况钟都协助大力办成。所积累的济农仓存粟每年有几十万石,用来振济灾荒之外,还用来代交民间杂办赋役和拖欠的租赋。况钟为政,纤悉而且周密,他曾设置两本簿籍记录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劝善惩恶;又设立通关勘合簿,防止出纳时行奸作伪;设立纲运簿,防止运夫偷盗侵没;设立馆夫簿,防止无理的需求。他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铲锄豪强,扶植良善,民间将他奉若神明。以前,太监奉使织造采办和购求花木禽鸟的接踵而至,府中僚佐以下官吏,动不动便遭他们绑打。又有卫所将士军卒,时常欺凌百姓。况钟到任后,都敛迹不敢再放肆。虽然是上级官员和其他省的官吏经过苏州的,也都从心里对况钟有所畏惧。 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有个名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况钟想要推荐他,有人写了匿名书信诋毁邹亮,况钟说道:“这是想让我更快地帮邹亮成名。”当即奏明朝廷,朝廷召授邹亮吏、刑二部司务,后升任御史。当初况钟为吏员时,吴江人平思忠也由吏员起家,任吏部司务,对况钟有恩。到这时候况钟多次请见,对待他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让他的两个儿子到自己属下作事,说:“并非我没有仆役,这是想借此报答您。”平思忠家素来贫寒,从来不靠旧交情而有所请托。人们称赞他们两人都是贤德之人。 况钟曾遭母丧,府中百姓前往朝廷请求他留任,朝廷为此下诏命他戴孝起复留任。正统六年,况钟任期已满应当升迁,府中百姓二万余人,前往巡按御史张文昌投诉,请求让况钟继续任职。英宗下诏进况钟食正三品俸禄,仍然留任知府。次年十二月,况钟死于任上。苏州府吏民相聚哭悼,为他立祠致祭。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在他前后任苏州知府的都不能象他一样。况钟死后李从智、朱胜相继为苏州知府,也都是奉敕书行事,但是敕书中信用倚靠的程度都赶不上况钟了。 唐宋八大家有三家是江西人,他们是南丰曾巩;吉安欧阳修;东乡王安石。 朱熹(江西婺源人) 朱熹,字元晦,又字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小名沈郎,小字季延。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父朱松,宋政和八年进士,外任福建政和县尉。朱熹于南宋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在龙溪出生。十四岁丧父,随母祝氏定居福建崇安五里夫。朱熹曾于绍兴二十年春和淳熙三年二月,两次回婺源故里省亲扫墓。今“文公山”上的古杉群即朱熹手植。 绍兴十七年秋中举人,次年春登进士,先后被授予左迪功郎、武学博士、朝奉郎、朝散郎 ,历任泉州同安主簿、秘书省秘书郎、知南康军、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直秘阁、薄提刑、江东提刑、秘阁修撰、江东转运使、漳州知府、湖南转运副使、潭州知府、湖南安抚、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 淳熙八年十二月,任直秘阁受命巡视台州时,上书弹劾前太守唐促友“违法扰民,贪污淫虐,蓄养亡命,偷盗官钱”,宰相王淮包庇,朱熹不畏权奸,连上书十次,终于罢免了唐仲友新任江西提刑官职。并上奏朝廷,指出当时南宋天下“如人有重病,内自心腹,外达四肢,无一毛一发不受病者”,提出“辅翼太子,选任大臣,振举纲纪,变化风俗,爱养民力,修明军政”六策。 朝廷识其才,多次委以重任,朱熹力辞不受,致志于理学。先后主管台州崇道观、武夷山冲佑观、华州云台观、西京崇福宫、西太一宫、南京鸿庆宫,讲学庐山白鹿洞书院,著书立说。一生著作甚多,收入《四库全书》的有四十部。其哲学思想发展了“二程”(程灏、程颐)关于理学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里 庆元三年,韩佗胄擅权,排斥赵汝愚,禁道学,朱熹受牵连被斥“十罪”,革职回家,于庆元六年三月去世,终年七十一岁。朱熹死后,宋嘉定二年诏谥“文公”,宝庆三年赠“太师”、封“信国公”,绍定三年封“徽国公”,咸淳五年诏赐“文公阙里”于婺源。元至正元年诏立“徽国文公之庙”。崇祯十五年诏称“先儒朱子”(后改称“先贤”),列为于汉唐诸儒之上。清康熙五十一年诏升“先贤朱子于十哲之次”,定文庙春秋祭祀。 盛中国(江西进贤人) 作为中国交响乐团国家级小提琴独奏家,盛中国是最早在国际上为中国争得荣誉的小提琴家之一。他曾多次应邀到亚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的许多国家以及港澳地区举办独奏音乐会,并多次与世界著名指挥、音乐家一起同台演出。他在国内外录制发行过十多张唱片以及CD、录音带,曾荣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奖。澳大利亚ABC广播公司将他列入“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家”的行列。1986年和1991年,他曾经两度应邀担任在日本和美国举行的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   他的演奏风格既热情奔放,又甜美细腻,富于诗情画意、浪漫幻想。他的演奏很有个性,不仅技巧出类拔萃,而且有很高的音乐修养,演奏曲目的范围非常之广泛,既有古典与现代的经典奏呜曲、协奏曲和各个时期的精致小品,也有中国的小提琴名曲。他将音乐和个人的生活积累融汇在一起,真情随音乐流露,充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盛中国是国内外听众很熟悉也很喜爱的小提琴独奏家,他的音乐生涯曾多次被搬上银幕、荧屏,其中既有纪实性的电视片《东方之子》、《艺术人生》、《时代人物》、《盛中国独奏音乐会》 ,也有舞台艺术影片《春天》和以他为生活原型的故事影片《生活的颤音》等。现在,他担任着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表演艺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陶渊明(江西九江人)(公元365一427年),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田园诗人始祖。 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字长庚,南昌奉新北乡(今宋埠乡)人。天工开物作者。 黄庭坚、文天祥亦是江西人。 傅抱石(1904-1965)江西省新余县人。青年时酷爱绘画、书法、篆刻。1933年得徐悲鸿资助留学日本,攻读东方美术史,毕业于东京帝国美术学校。回国后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建国后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擅画山水、人物。崇尚创新,建树良多,创造出用笔有直有根、有折有圆、粗细、轻重、虚实变化万干的山石鼓法——抱石鼓。人物画受陈老莲影响而又能脱变运用,自成一格。用笔洗炼,着重气韵,达到搞洒入神的效果。他的画法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别出心裁,线条纵逸挺秀,设色沉浑质丽,善于把水、墨、色融为一体。意境深道,绘出神仙般画幅,令人陶醉。著作尤丰,有《傅抱石美术文集》等数十种著作行世。影响至为深远。 谭纶,字子理,号二华,明代宜黄县人,抗倭名将。   谭纶自幼思维敏锐,智力过人,特别爱读《曹刿论战》等兵 书。平时观察蜘 蛛结网、蟋蟀相斗等现象,都认真思考并和用兵打仗联系起来,后来写成《说物寓武》二十篇军事著作。于嘉靖年间中进士后,始任南京礼部主事。因“沉毅知兵”,升任台州知府,后又历任福建、陕西、四川巡抚,继而以兵部侍郎兼金 都御史,总督两广、蓟辽。   明朝嘉靖四十二年(1563)他巡抚福建,率戚继光、俞大猷 等平定境内倭寇。四十四年(1565),任两广总督兼广西巡抚。 隆庆元年(1567)任蓟辽总督,与戚继光训练军队,整饬边防,亲自镇守居庸关至山海关一带,修筑边墙2000 余里, 增筑炮台3000座,造战车700乘、佛郎机(火炮)5000架。 因功绩显著,谭纶历事三朝,主持兵事三十年,不仅骁勇善战,威震沙场,更能知人善任,因才授事,抗倭戍边屡建奇功,赢得了将士们的衷心爱戴。他与戚继光共事齐名, 世称“谭戚”。 万历五年(1577),病卒于北京任上,年五十八。

Tags:

发布: blaine 分类: 论中华 评论: 0 浏览: 22289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