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重华的卖点 广告人的世界观 thinkWHY 寻外广告

Borrdy看王小波

说来渐愧,第一次看王小波的书是把它当黄色小说把玩的。大抵是春天吧,当时有个宿舍里的哥们儿神秘兮兮的问我要不要看点刺激的,正巧我闲着无聊,于是他就先递给我一本《金瓶梅》,然后再就是一本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片羽吉光的翻了几页,渐渐看出点意思来,总体感觉是文字虽黄,但好歹比《废都》显得高级些,天,这居然就是我对小波的第一印象!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那天晚上我让人给我带了个馒头回来哄哄肚皮,后来上铺的强哥问我吃出些啥来没有,我一时语塞,时至今日,到底馒头里面有何种乾坤仍是困扰我的一个谜。 话题似乎扯远了,馒头的事无非是想说说王小波精神力量的巨大。我这人看书有个毛病,一本书即便是翻烂了,情节和人名也大多记不得,而文章中的人文精神、历史典故、地理风俗、醒世哲言、百科知识却多半有些印象,而我所感兴趣的这些东西,没有点真正经历和思想深度的人还真是捣弄不出来的。顺其自然的,我根深蒂固的认为,文字的实质是思想,文字不仅具有审美功能更具有教育意义,上升到这个高度,我不得不向王小波敬礼,也无比认同李银河关于王小波是自由思想家的说法,同时也讨厌起《三重门》之流的作者来——二十来岁的年纪就学会厚重,顶多是抄袭。 也许有点偏激了。很久没看过王小波的书了,王小波的书有股力量,很容易把人“误导”成个战士或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另一个极端。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王小波无疑是个洒脱的人,然而他有洒脱的本钱,他可以独善其身,彷徨于尘垢之外的逍遥一把——事实上大多数的人没有这种本钱——因而人们在赞叹和艳羡的同时,很多时候实在不敢跟着“造次”,毕竟现实是现实,想法是想法。按此逻辑,类似王小波这类的文字,我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我没有很多人那种习已为常的世故,于是很容易“上当”。 总之还是“上当”了!昨晚又拾起了王小波的书。我洗了澡,放起了班德瑞的音乐,躺在床上看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既是王小波的一篇文章标题,也是我一个同事的网名。迫不急待的看完,马上把书合上了,我知道今晚上看到这篇文章足够了。我在想,文中那只猪真是头神猪,说到神,我没想起释迦牟尼,没想起耶稣,没想起阿拉,反倒想起义和团来了。义和团教众当时确信有如神助,血肉之躯的就往人家洋枪洋炮上撞,后果如何可想而知了。我在想,文中这只猪大抵也是抱着大不了一死的想法,猪毕竟是猪,这一想法的动机想来不会是保家卫国来得这么高尚,似乎用“狗急跳墙”来解释倒来得合理些——反正把老子压迫得太狠了,横竖是死字,老子撞翻一个赚一个。但若是引申到人,我不尽打个寒战,若是抱着这种想法,在义和团时代那是死得莫名奇妙、在革命年代那是死得轰轰烈烈,在和平年代那是死得天大冤枉,总之是个死字——由此看来,还是理性点好。进而一想,猪比人可洒脱多了,大不了六亲不认,独走天涯,找个地方躲起来,即便是变成头野猪,也还长得几颗獠牙可以威风,而人若是离开了社会,就算是退隐山林,也顶多出来个白毛女。 这话说得就似乎有点消及了,灭自己威风,想来是没读懂小波。再读一遍,发现小波的这篇文字实在有点夸张,真有些把这头凡物神化的感觉,浪漫主义情怀在字里行间真个是藏不住,无端端的漏出来。突然有种感觉:王小波是否也是把这只猪引申为自己精神的一个寄托呢?好比远古的祖先,在自然面前感到自己渺小的时候,进而衔生出象征意义的图腾。我在想,当我们这些小波的拥趸在仰视着他的时候,又有谁能体味到小波的无奈并为之分担呢?也许小波是切实的体味到自己的渺小了,所谓无知无畏,越是智者,越会体味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按此逻辑,小波自以为的那种“小”的确是有资格和深意的,也正如这本书的书名:《我的精神家园》,想来小波实在是有太多的话想说,有太多的无奈和希望寄托在这些文字里,只等着来人发掘。我在想,其实王小波一定是羡慕这只特立独行的猪的。 李银河说王小波的生命是樱花,来得短暂,却很美丽。李银河是最有资格评价王小波的人,那我们就祝愿小波吧,当风起来的时候,像一片樱花飘落,去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

Tags:

发布: blaine 分类: 论中华 评论: 0 浏览: 4436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